孔祥天瑞:面向实物互联网的按需物流交易机制与运作优化

中国拍卖行业2024年度

拍卖理论座谈会

 

 

 

 

作者:深圳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特聘研究员、博导、院长助理 孔祥天瑞

 

在数字化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从虚拟世界渗透到实体经济中,催生了“实物互联网”这一新兴概念。“实物互联网”,顾名思义是将互联网技术与物流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数据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的手段,实现全球物流网络的互联互通。本文将详细探讨实物互联网的背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特别是其在按需物流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实物互联网的背景与发展

 

互联网自诞生以来,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与效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探索将其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物流行业便是其中之一。2006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登著名专栏作家保罗·麦基里(PaulMarkilie)撰写的关于全球物流和供应链现状的封面文章(The Physical Internet: A Survey of Logistics),通过一系列人物采访和现场调研,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全球化背景下现代物流和供应链高速发展的景象。同时列举几个案例,提出了一个今天看来非常有前瞻性的担忧:供应链是未来战略竞争的核心,供应链在变得越来越敏捷和越来越复杂的同时,潜伏着各种风险和危机——当面临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地缘政治冲突等情况时,供应链可能会变得非常脆弱。文章中,麦基里把全球流通的商品比喻成互联网上的信息,把公路、铁路、海运、空运连接在一起的全球物流网络比喻成“互联网”,并“写意”地创造了“Physical Internet”一词。他畅想,商品就像互联网上的信息,在世界各地通过各种运输方式快速地流转。

在学术界,加拿大教授本诺与巴黎大学、香港大学的教授们共同提出Digital Internet(数字互联网)通过TCP/IP协议,将“信息孤岛”连接了起来,支撑起海量的信息流和新商业模式。Physical Internet(实物互联网)通过开放的协议栈(PI/πProtocol)、标准化的容器(PI/πContainer)、开放高效的节点(PI/πNode),将独立的物流资源网络互联互通,以支撑巨量的物流和新商业模式。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实物互联网的核心框架,为物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能。

实物互联网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全球性的物流网络,将公路、铁路、海运和空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紧密连接在一起。在这个网络中,仓库扮演着类似于互联网中路由器的角色,负责货物的中转与分配。同时,通过引入标准化的容器和开放的节点,实现了货物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提高了物流效率与灵活性。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地已经率先将实物互联网纳入国家战略层面,通过政策引导和企业合作,推动物流网络的建设与完善。例如,欧盟制定了一系列从物流节点网络到系统政策的标准与规划,而日本则通过大企业主导产学研用的方式,加速物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拍卖在按需物流领域的核心机制

 

随着电子商务和即时配送的兴起,按需物流逐渐成为物流行业的重要分支。按需物流以满足即时运输履约为核心目标,具有需求到达不确定、服务定价不确定和即时交易履约一体化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物流服务商必须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按需物流拍卖则是通过即时反向拍卖对具有实时履行、定价困难的物流服务进行采购的自动化交易模式。物流服务选择是一个多准则问题,需要考虑多种有形和无形的评价标准。按需物流同时需要考虑即时性、不确定性。通过拍卖的形式可以很好地对市场需求和用户偏好进行挖掘,并对服务进行合理定价。

当拍卖定价机制被广泛应用于服务采购时,与传统的价格优先原则不同,拍卖定价机制综合考虑了服务的安全性、质量和价格等多个因素,实现了多规则下的履约设计。这种机制不仅提高了物流服务的透明度与公平性,还促进了物流市场的竞争与发展。

 

 
 
 

双层拍卖机制:某B2B智能城配平台

 

该平台不仅提供物流服务,还致力于零售赋能,特别是针对中国庞大的中小便利店市场。该平台通过集中采购和统仓共配的方式,实现了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决策过程中,平台采用拍卖机制进行货物采购和物流服务寻源,构建了双层拍卖模型。上层针对货物所有权进行正向拍卖,下层则针对物流服务进行逆向拍卖。这种双层拍卖模型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在实际应用中,该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实现了对经销商运输成本的精准预测与分配。同时,平台还考虑了VIP客户的优先级问题,确保了重要客户的物流需求得到优先满足。通过这些措施,平台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盈利能力,还促进了经销商和承运商的共同发展。

 

 
 
 

多智能体拍卖平台:某领先的医药流通企业

 

该企业作为中国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之一,面临着医药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挑战。在疫情期间,他们迅速响应市场需求,通过线上咨询和线下布局相结合的方式,优化了门店药房的物流配送网络,为了降低对外部平台的依赖风险,该企业决定自主构建物流系统。

在物流优化过程中,他们充分考虑了医药物流的特殊性和客户需求。他们发现,与外卖等即时配送不同,医药物流更注重安全性和稳定性而非速度。因此,他们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手段,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和偏好,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符合实际需求的物流方案。通过引入拍卖机制进行承运商招标和物流服务采购,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还提高了服务质量。同时还利用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等手段对物流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了物流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多属性拍卖与动态决策:某国际大型电子产品制造商

 

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该企业在国际物流领域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他们通过构建拍卖竞价系统实现了对跨境物流服务的按需采购。该系统采用多属性拍卖机制,综合考虑了价格、服务质量、安全性和信誉等多个因素,确保了采购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在拍卖过程中,首先将大周期运输需求切割成若干个小周期进行逐一拍卖。每个小周期都会发布详细的拍卖规则和运输需求信息吸引众多货代参与竞标。通过专家委员会对竞标结果进行评审和打分,最终确定胜者。这种分阶段决策的方式不仅提高了采购效率,还确保了服务质量的可靠性。

 

 
 
 

拍卖驱动下的物流优化

 

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标准化的容器和开放的节点将成为实物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拍卖机制将有助于推动物流资源的标准化和开放化,促进不同物流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拍卖机制的智能化水平。通过算法优化和机器学习,拍卖平台能够更精准地预测物流需求、匹配物流资源,并实时调整拍卖策略,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物流环境。

在政策支持层面,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将物流网络的标准化和智能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推动其发展。未来,随着全球物流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拍卖机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将得到更多政策与法规的支持和保障。

在产业协同与生态构建方面,拍卖机制不仅有助于物流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将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通过构建基于拍卖的物流生态体系,可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深度融合,推动物流行业的整体升级和转型。

拍卖作为一种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在物流领域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拍卖机制,推动物流资源的标准化、开放化、智能化和协同化发展,将为实现全球物流一体化和智能化目标提供有力支撑。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不断完善,拍卖机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原文发表于《中国拍卖》杂志2024年10月刊
 

 

创建日期:2024年12月12日